内蒙古大学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非遗项目训练营: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作者: 时间:2025-04-10 点击数:

内蒙古大学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非遗项目训练营: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传承,2025年3月29日至31日,内蒙古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在山西省忻州市举办的非遗创赛项目训练营。本次训练营以“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由北京橡树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忻州师范学院劳动教育创新研究中心(筹)、“行知”劳动育人辅导员工作室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60余名高校师生代表、25个不同特色的非遗项目参与。

   


训练营开幕式上,忻州文旅新推官石晶晶为大家推荐了忻州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让我校师生们对丰富的非遗资源有了新认识。训练营期间,特邀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指导专家、非遗研究资深学者、知名企业导师围绕非遗项目的创意挖掘、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技巧等方面展开专业培训,为师生们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我校师生们积极参与,与来自其他高校的师生和非遗项目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拓宽了视野。

                           


此次训练营采用 “历史对话 + 技艺体验 + 文化探究” 的实地考察模式,为师生们提供了跨学科的创新学习平台。在实地考察中,大家亲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能仅停留在保护层面,更需要通过商业化路径实现活态传承。这种认识与内蒙古大学一直以来在非遗研究和传承方面的理念不谋而合,为学校未来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训学生们表示,这次训练营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继续打磨项目,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老师也表示,此次训练营为高校师生提供了非遗项目孵化的方法论,通过路演和专家诊断,帮助多个项目明确了商业化方向,让非遗的活化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内蒙古大学将继续聚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非遗项目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深度融合,为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也会继续积极关注相关动态,鼓励更多师生参与其中,让非遗在商业活化的浪潮中焕发新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训练营对我校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红旅项目和新文科项目在非遗领域的提供了良好的训练,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参赛项目水平提供了良好的训练。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党政办公室

电话:0471—4992241  邮箱:dzb@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