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大学优秀项目专访 | 柠心聚力

作者: 时间:2024-10-25 点击数:

本期专访团队:柠心聚力

   


项目团队及其指导老师比赛现场合照


沙漠生出致富钥匙

        内蒙古大学柠心聚力项目团队深耕绿色功能复合材料开发十余年,基于硕博团队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技术和理论基础,发展绿色低碳柠条利用新技术,开辟柠条灌木高值化利用新途径,将西北特色灌木资源通过STF分级转化技术,开发新型“脱霉替抗”饲料颗粒和高附加值净水产品,实现变 “木“为“材”,变“材”为“财”。在全面利用柠条生物质资源的同时,助力荒漠化区域经济增长、农牧民增收、乡村振兴和生态“绿色”发展,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实际走访调查



         项目的核心是利用柠条——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柠条每2-3年需要平茬复壮,否则会枯竭死亡。柠心聚力项目通过开辟柠条灌木利用新途径和低碳新技术,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还为荒漠化区域带来了新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通过独创的天然矿物“脱霉替抗”新饲料,消除了传统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同时替代抗生素的优势保证动物健康。产品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具有高消化率和无霉菌毒素及抗生素的优势。此外,项目还开发了代加工净水新材料,增加了工作机会,提高了西部农村的收入。


歧路难行,一路攀登

         国内首创博康柠饲料颗粒,富含蛋白、粗纤维等营养和天然矿物“脱霉替抗”组分,实现“以树代粮”,降低动物饲养对大豆等粮食的依赖,助力解决动物与人抢粮的问题。天然矿物“脱霉替抗”组分可消除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替代抗生素保障动物健康,消除肉制品中霉菌毒素和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实现健康养殖,保护“舌尖上的安全”。产品源于本地资源,用于内蒙古优势农牧业,为草地休牧期养殖户开拓饲料新来源,助力内蒙古建设高质量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履行好保障国家食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通过博康柠和普通牧草对照喂养试验,证明该产品大大节约饲料成本,帮扶增收成效显著。目前,产品外观设计已获得了国家专利。

                           


团队现场调查

         柠条不能用作饲料的木质素与粗纤维转化成生态环境材料,全组分利用,完善柠条老枝综合利用产业链。柠净致远产品通过低碳工艺加工而成,设备要求简单,农牧民可在家进行代加工生产,提高收入。产品可用于人畜日常饮用水净化,也可直接销售创造经济价值。净化后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柠净致远”系列产品目前包括四种均具有不同发明专利作为技术背书的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柠心聚力项目团队净水产品相配套设备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柠净致远”系列产品通过以树治污,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增效。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柠条种植面积达6229.7万亩,平均柠条灌木林固碳0.35吨/年・亩,每年内蒙古自治区可通过柠条固碳3500万吨,增加碳汇储备2.06亿元(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内蒙古自治区可回收利用柠条量8000万吨,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柠条资源,每年将减少燃烧带来的碳排放14400万吨。团队锚定三北地区禀赋灌木资源,发展绿色低碳新产业,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团队将继续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实现荒漠化区域经济与生态的相互促进,加快推进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党政办公室

电话:0471—4992241  邮箱:dzb@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